本篇文章3486字,读完约9分钟

经济观察网记者董瑞强

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一直萎靡不振,没有办法谈投资。中国东北发生了什么?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怀疑。自去年东北新一轮振兴以来,东北经济虽有所变化,但仍面临诸多难题,如产能严重过剩、“僵尸企业”亟待解决、投资和经营环境差、观念和体制落后、缺乏创新精神等。

最近,在中国东北的投资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人提出了“投资不能超过山海关”的说法,曾经盛行一时,现在又被提起。正如长春市市长刘长龙在2017年东北振兴论坛上所说,无论是否夸张,这句话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投资下降

8月26日,在以“一带一路东北机遇”为主题的“东北亚投资论坛暨第二届东北M&A年会”上,《经济观察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2016年东北地区整体投资形势不佳,投资减少是经济下滑的直接表现。东北地区以投资为主。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上升到80%以上。消费和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可以说,这主要是由投资推动的,但投资一直在持续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就固定资产投资而言,2015年东北三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万亿元,同比下降11.6%,其中辽宁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1.7万亿元,同比下降27.8%。2016年,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3.5%;从工业增长率来看,2015年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增长了5.3%和0.4%,辽宁工业增加值为负12.7%。2016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2%。

以辽宁省为例,梁启东告诉经济观察网,2016年,辽宁省基础设施投资下降69.2%,房地产投资下降41.1%,工业投资下降70.7%。今年上半年,形势有所好转,主要是在出口方面,以前是负9.7%,但现在有了很大的增长,这确实是意料之外的。但是,消耗不是很大。更重要的是,投资没有出现,但仍下降了30%以上。投资是东北经济下滑的直接因素。

此外,“辽宁省的投资在2007年达到7500多亿元,2013年达到2.5万亿元的峰值,但现在投资已经直接下降到6000多亿元,降幅很大,甚至低于2007年。”梁启东说。

沈阳工程学院教授周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东北地区人才济济,资金雄厚,设备齐全,但近年来东北地区发展缓慢,缺乏开放的领导。另外,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好,东北人比较懒惰保守,发展动力不足。现在东北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网记者实地走访了沈阳的商业中心街,但似乎感觉不到熙熙攘攘的气氛,价格也比较低。一家商店的经营者告诉《经济观察网》,“现在我们这边的价格确实很低,但是销量不好,特别是购物的人数没有以前多了。”

周也表示,“国内民营企业基本上已经退出,商业街也不景气。这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佳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人们现在对未来没有什么好的期望。”

“我认为现在国家对东北的控制太多了,但是它束缚了它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制度和政府审批等制度性问题上。而且,现在东北干部的积极性不高。在某些地方,甚至懒惰的政治、不作为和缓慢也更为严重。”周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现在想留住人才,增加投资,我们应该主要改善商业环境,给企业和人才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特别是,政府应该“放松”,政府必须有勇气在简化行政和下放权力方面“打破强人的手腕”。

在梁启东看来,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供需矛盾大,需求不足是个大问题。近年来,建设项目投资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辽宁城镇化水平高,基础县有高速公路,投资空间不大。房地产投资过度且严重过剩,因此再出售五年没有问题,因此投资大幅下降——2015年为32.9%,2016年为41%,今年上半年接近18%。工业投资下降太多,这是最大的问题。

原因与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有关。梁启东告诉经济观察网,“首先,产业结构不平衡,传统产业占90%以上,而新兴产业占不到10%。传统产业,尤其是钢铁和煤炭产业,已经饱和并过剩。可以说,主要行业都是过剩的,所以很难投资。其次,从投资主体来看,例如,鞍钢去年的投资下降了90%,而民营企业没有投资,2016年下降了66.5%。与此同时,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国有企业在减少,基本上没有投资主体,无法吸引外资(去年下降了42.2%)。现在它处于这种状态。对于过剩和没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基本上不投入外资。第三,从营商环境来看,“重大轻小,重国轻民”的观念根深蒂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不好,政策和法律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聂表示,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国有企业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根本扭转。因此,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有必要总结以往的改革经验,特别是要实现制度创新,改善经营环境,吸引投资。

“投资山海关”?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确实很差,而所谓的“投资不超山海关”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周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尽管几天前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市长和副市长同时对这一说法做出了回应,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的投资环境。我们不仅要听政府说什么,还要看政府做什么。政府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期望政府做得好。当然,测试需要时间,估计三至五年后就会看到结果。”

据他说,在中国东北的大部分投资来自韩国和日本,在欧洲的投资很少。因此,如果在韩国和日本的投资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整个在东北地区的投资将是困难的。事实上,日本在东北的投资影响最大,现在日本在东北的投资也在减少。然而,政府最近采取了一些措施。沈阳和北京正在讨论项目对接,北京的一些产业将转移到沈阳。

8月28日,沈阳市和平区金融办主任傅柏江在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的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例如,8月中旬,北京和沈阳开始了“深度对话”,并计划投资1210亿元人民币建立一个对口合作的示范基准。其中,北京-沈阳和平区合作项目总投资27.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73亿元,重点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领域。

关于行政审批事项,傅柏江表示:“自2016年4月1日首批60个原职能部门专用章被封存以来,已有108个审批专用章被陆续封存,目前简政放权的力度仍在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金融研究部副主任尹九也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从投资环境来看,情况确实在改善。我们考察了辽宁几个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情况,发现政府的改革力度还在加大,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近年来,辽宁省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优化商业环境条例》,其中沈阳引入了世界银行的评估标准,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半年对企业进行一次商业环境评估。吉林省省级非行政许可项目实现了“零审批”,审批时限整体缩短了50%。目前,黑龙江省已取消和下放了942项省级行政权力,权力清单简化了71.2%。

此外,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这句话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东北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好、更有活力,那么资本自然会进来,因此有必要给私营企业更多的空空间。”

梁启东认为,“东北基本形成了政府强、市场弱、政府大、社会小的思想,存在着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问题。”因此,政府和市场都应该得到加强,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同时加强社会。

「政府应该从全面的角度出发,结合中西医学。第一,要用中医来煨,比如经营环境、体制改革、提高干部素质;同时,要“攻其药”,即西医疗法,并密切关注项目,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重大项目太少,投资强度远远不够。”梁启东告诉《经济观察网》,中国东北目前最紧迫的措施是投资大型项目,投资具有一定带动作用和强大支撑能力的有效投资项目,单纯依靠房地产等基础设施投资是无效的,空没有空间,也没有必要。

此外,周告诉经济观察网,“接下来,我认为有必要投资民生,第一,让民营企业生存,第二,重点企业。目前,僵尸企业太多,东北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不高。虽然辽宁号称是制造业大省,但它在全国制造业中的比重只有5%。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辽宁目前在全国重工业领域的地位,可以说已经出局了。”

目前,国家计划在三年内实施127个重大项目,投资1.6万亿元,以发挥公共领域和民生领域投资的导向和拉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一轮东北振兴。

东北新一轮振兴,重点产业要弥补三个不足。梁启东告诉经济观察网,“一是轻工业短板,重点发展消费品行业;二是生产服务业的短板;第三,新兴产业存在缺陷,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和数字产业。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三个方向。”

《经济观察报》新闻部记者

标题:振兴东北路径争议:投资连续下滑 需“猛药攻之”?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