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中国证券报8日报道,随着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次级新股业绩频繁变动的现象备受关注,有人甚至质疑这是新股发行加速造成的。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股发行业绩的下滑与许多因素有关。来自监管机构的信息显示,在ipo正常化的同时,IPO也变得越来越严格,“0/0/0/0/0/0”已经大大降低。

随着季度报告的披露,企业的盈利能力浮出水面。次级新股的表现变化频繁,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

据统计,在2016年和今年上市的新股中,今年第一季度有33家公司业绩下滑,今年第一季度有105家公司业绩下滑,其中有26家公司业绩下滑超过50%。

以创业板为例,第一季度亏损的次级新股包括科达国创、陈安科技、博斯软件、深冷股份、先进数据通信、陈欣科技、古奥科技、丝绸之路视觉、科技光学、数字认证、天铁等16家公司。

在业内许多人的眼里,许多因素都导致了矿分新股的增加。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员张昭认为,在上市周期过长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确实存在等待期内业绩趋紧、上市后继续增长乏力的情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等专家也表示,在利润下降的次级新公司中,除了上市前的少数利润套餐外,大部分都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或行业整体状况不佳造成的。特别是新上市公司大多是中小市值公司,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一些行业的运营确实存在季节性波动,这也导致一些新股在第一季度的表现发生变化。

经过2016年的提速后,ipo进入了正常状态,今年已稳定在每周发行10次IPO的节奏。

作为a股的进入壁垒,ipo发行审核也呈现出收紧趋势。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共有175家企业进入审批流程,19家企业被拒绝,拒绝率为10.9%,并在去年前三季度6.2%,去年第四季度7.5%的基础上继续稳步上升。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消息,去年第四季度首次进行的ipo企业现场检查将在今年继续进行,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尽职尽责。对首次公开发行(ipo)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将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的相关线索移送中国证监会检查部门处理。

上海一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认为,ipo拒绝率有所上升,审批率有所下降,部分被审查企业撤回申请,这一切都表明,在审查更加严格的背景下,空生病申报大幅减少。

标题:新华社:次新股频现业绩“变脸”并非IPO提速惹的祸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9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