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93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的政治判断是报告的重点,贯穿了整个报告。基于新时代的到来,提出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即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深刻把握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变化的新特点,把握“以人为本”的指南针,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牛鼻子,加快现代经济制度建设,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看新时代的新要求

事物是由各种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矛盾之间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有大矛盾和小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要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重要变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治国之道围绕着解决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的转化将直接推动党和国家战略的转变。因此,如何界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一直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基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和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科学认识和把握主要社会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发展理念、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关系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利益。

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明确强调,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没有改变,并进一步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一方面,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需求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人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的物质需求逐渐上升。只谈“物质和文化需要”已不能真正反映人们变化了的需要。人们也对精神文化的满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即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有了显著提高,其社会生产能力在许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220多种工业产品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谈论“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意义重大的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崛起、富裕到强大的飞跃。报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此外,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对主要社会矛盾作了新的定义,指出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最初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更好的生活需要”,从解决“社会生产落后”到解决“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足”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要求。经济建设仍然是中心任务,但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变化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必然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这更准确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情况、新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一重要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政治和实践意义。

第二,主要矛盾的转化对供给方结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列为“建立现代经济体制”的首要任务,这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出发点。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供应体系的质量上,并显著增强我们的经济质量优势。我们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第一,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不断加快新动能的引领作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正从提高发展的数量和效率向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转变,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和人们的利益意识。一是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在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和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形成新的动能。二是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第三,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升水平。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二,深化供给体制改革,继续在“三比一、一减一补”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去产能方面,要把去产能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企业重组和需求管理结合起来,依靠市场化和法治化处置“僵尸企业”。在去库存方面,要坚持“房子是为了居住,不是为了投机”的指导思想,分类监管,根据城市和地方制定政策。一、二线城市应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以适应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第三,四线城市应重点加快农村地区城市移民的融入和融入,缓解过度的库存压力问题。去杠杆化方面,要优化结构,提高杠杆质量,重点是国有企业去杠杆化,以市场化债转股、并购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要方向。在降低成本方面,应以减税和减费作为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出发点,并在推进营改增、完善地方收费清单和清理政府资金三个方面继续推进。为弥补不足,我们应不断加大在市政和环保基础设施、就业和创业、医疗保健、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调动和激励全社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于新商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企业家是重要的催化剂。全社会要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律环境,促进公平竞争和企业家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鼓励企业家创业,充分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创新和创业。另一方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制造业强国,要求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弘扬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营造光荣的社会劳动风尚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氛围,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就业扩大和扶贫。

第三,深化各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适应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变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解决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足的问题。所谓失衡,主要是与“五个发展”的协调有关,可能包括地区、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的失衡;所谓不足,主要是指住房、医疗、教育、环境等民生方面的不足,还没有达到普通人(603883,医疗单位)的满意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强这些领域的供给。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同发展,关键是要构建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现代经济体系。

供给方结构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是许多领域的改革。认识和研究矛盾就是解决矛盾,重新界定重大社会矛盾就是解决新的发展问题,推动“两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基本战略、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是一项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职能推动解决新的重大矛盾的系统工程。例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农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国防和民用技术发展一体化等战略,都是与我国重大社会矛盾转化紧密联系的重大举措。这些也是更广泛的供应方结构改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即从供给侧发挥力量,通过推进重大改革解决重大结构性问题。如果说“五个发展理念”的确立是“十三五”规划最重要的红线,那么深化改革,特别是注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就是“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主线。中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中面临着重大的供给面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度和制度创新。以创新与发展为例,长期以来,中国的创新力不足。一些人在机会主义活动上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和智力,热衷于泡沫投机,这是实体经济疲软和抑制创新力的重要原因。有文化因素、发展眼光短浅、绩效评价体系等。,以及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供应体系。推进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公平的宏观环境,使市场在竞争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增强微观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激励。

总之,深化各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满足需求,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供给方结构改革揭示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当前问题的原因、挑战和根本解决途径。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系统伟大实践,是解决重大社会矛盾的金钥匙。

(资料来源:行政管理改革,第11期,2017年)

标题: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