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0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几个月,人民币整体升值,贬值预期明显减弱,双向浮动特征更加明显。对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投资者的信心也在增强。”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孙伟近日表示,自债券通正式开通以来,已有184家机构成为债券通的海外投资者,投资和增持人民币债券超过2000亿元。

自7月3日“债券互联”正式开通以来,外国投资者可以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进行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地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

作为首批“债券通行证”做市商之一,中信银行的亲身经历反映出“债券通行证”为许多商业银行提供了重要的商机,但其意义不止于此。“‘债券通行证’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多层次债券市场的建立和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孙伟说。

业内人士表示,“债券互联”使中国内地债券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程度,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力起点。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开放步伐一直在加快。”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介绍,2016年5月,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实行外汇登记管理,不设行政许可,不设单个机构限额或总额限额。外国机构投资者无需批准资金的汇入和汇出,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没有锁定期、汇出比例和额度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外国机构投资者。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共有538家境外机构或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总额超过1万亿元。

"市场开放将是基本方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雷璐最近表示,外汇管理方面的宏观审慎措施仍基本以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基础。

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不断深化资本账户重点领域改革,资本账户可兑换改革之路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加速过程。截至2016年底,在40项资本和金融交易中,中国有37项可转换、基本可转换和部分可转换项目,占全部项目的92.5%。其中,直接投资外汇管理已基本可转换,跨境证券投资渠道不断拓展,外债管理已基本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

中国仍是一个“新兴+转型”的金融市场体系,一些市场规则不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套利现象依然存在。郭松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外汇管理部门积极适应外汇管理新常态,坚持“推进改革”和“防范风险”并重,坚定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近年来,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迅速增加,沪港通和深港通对中国股市的贡献很大。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推出,截至7月底,累计交易额分别为5.08万亿元和5891.44亿元。沪港通和深港通均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交割,单一机构没有额度限制。通过特定的技术和跨境结算安排,两地投资者可以直接买卖对方交易所的股票,开辟了跨境证券投资的新模式。

事实上,这只是近五年来外汇管理局进一步有序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一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融入中国金融市场稳步开放的进程:简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管理制度,推进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改革,启动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支持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开放...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日前表示,要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开放竞争的外汇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投资者信心日益增强,更多中资机构将进入国际市场,更多外资机构将进入中国。”郭松表示,在保持风险底线的同时,外汇局将坚定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企业开展相关外汇业务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增添决心和勇气。

标题: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推进 投资者信心与日俱增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