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7字,读完约7分钟

树湾区

我们的记者王彩娜

粤港澳大湾区进程再次加快,蓝图变得更加清晰。

7月1日,粤港澳三地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签署了《关于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努力建设更具活力的经济区、更适宜居住和旅游的优质生活圈。 和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湾地区和世界一流的城市群。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借船出海,再到随船出海,地理位置相近、人文背景相近的粤港澳三兄弟,已经到了努力工作、形成合力的最佳时机。

进入海湾地区时代

7月4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主持召开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要逐项落实框架协议内容,加快修订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7月5日,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的2017年广澳合作工作会议在澳门举行。会上,澳门贸易投资促进会与广州市商务委员会签署了《广州与澳门会展业合作备忘录》。

同一天,在香港举办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活动,加深东莞与香港之间的合作,为对外开放建立新的支持,所有这些都传达了一个信号,即新的世界级海湾地区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崛起指日可待。

事实上,最近占据舆论风暴领域的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从1994年的学术讨论,到近年来对广深佛等地政府政策文件的频繁接触,再到今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用了20多年的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姚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最初的区域到海湾地区,这只是一个词语的变化,但却激起了无限的想象。根据世界经济地图,世界总经济产出的60%集中在河口,大多数世界级城市群分布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是一个带有浓厚海洋色彩的地理概念,开放是其自然属性。姚晨说,中国在积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需要自己的一流大湾区。大湾区的兴衰高度依赖于国际贸易体系,其发展也深刻影响着国际贸易体系。

从地理角度来看,海湾地区是指由一个海湾或几个相连的海湾、港口和邻近岛屿组成的地区。

在区域规划中,湾区用来描述由分布在沿海港口周围的多个海港和城镇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产生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

香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铁律在海湾地区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近年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东京湾区等三个大湾区相继崛起,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重要增长极。

三面环山,三河交汇,拥有漫长海岸线和优秀港口群,雄心勃勃的广东、香港、澳门,确实拥有世界级海湾地区的硬实力。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所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一)》(以下简称《报告(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条件建设湾区经济的先导区,出口导向和内部联系程度最高。它也越来越近,拥有密集的产业集群和像香港这样的世界级城市,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根据《报告(一)》,粤港澳大湾区仅用6年时间就超越东京,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海湾地区。

然后出海

姚晨认为,粤、港、澳三地相互需要,未来粤港合作将会互补不同经济形式的优势,如港澳专业服务+广东制造业、港澳科技+广东制造业。

姚晨分析,香港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金融、医疗、旅游、贸易、物流、法律、会计、企业管理、餐饮等行业得到发展。但是,由于制造成本上升,空的产业发展空间有限,一些国际资本和科技研发成果难以产业化;受博彩业影响后,澳门还需要空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然而,空工业发展相对丰富的九个广东省城市,被称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基础雄厚,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港澳的资金和专业服务。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伟特日前也表示,希望结合广州和澳门的优势,提高两地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人员、物流、资金和信息的有序、自由流动;加强产业合作,推进广州与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

在姚晨看来,《框架协议》中关于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的描述尤其引人注目,如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开发建设,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支持港深创新科技园区、江门大广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方位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

姚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泛珠三角地区特别是东、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二是辐射半径延伸至东南亚和南亚,成为联通一带一路的巨大门户,形成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2015年3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与行动》首次完整提及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与之前文件中的湾区声明相比,顶级设计对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寄予厚望。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中国需要成为具有不同经济体系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伙伴。姚晨认为,一国两制、三个海关区、四个核心城市的多元化格局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同时,积极探索和检验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机制,可以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借鉴。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香港和澳门走得更快,在国际贸易标准和商业环境方面比内地更接近国际标准。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实现湾区要素的自由流动,还要积极推动粤港澳出海。姚晨表示,深圳前海自由贸易区、广州南沙区、珠海横琴区应与港澳竞争,先行一步,迈出更大步伐,发展成为大湾区的增长引擎。

姚晨坦言,粤、港、澳三地在具体政策、法规和标准上存在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问题。姚晨表示,与香港制造业提前向珠江三角洲转移不同,大湾区建设中的粤港澳合作必将升级。香港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进入内地,需要优化内地产业结构和政策协调。

姚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打破大湾区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壁垒,实现11个城市和地区的错位发展和经济共享,真正实现大湾区要素的自由流通。

因为这个城市的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道路和海湾地区九个城市、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定位,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姚晨指出,要形成真正的海湾地区,海湾地区的城市定位必须准确,功能明确,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在行政权力的大力推动下,城市应该制定政策,遵循市场。

根据粤港澳的产业优势,《框架协议》提出了各自的分工,要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广东已建成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三大中心的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功能,推动专业服务、创新和科技发展,建设亚太地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澳门将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搭建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商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国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此外,中山、东莞、佛山等地方政府也开始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和湾区定位积极规划。

例如,东莞提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制造中心的角色定位,并计划整合工业发展、交通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

标题:湾区崛起 粤港澳并船出海正当时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