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8日至9日,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会现场会议在赣州召开。通过输血和造血同时进行,我省创造了“6+1”模式,实现了贫困劳动者“15分钟工作循环”,实现了“人人有事做,每个月有收入,人人有尊严”的就业扶贫经验。作为一个例子,在会议上介绍了这一经验。

轻型装饰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贫困家庭月就业收入为3700元

9日,吴志锋小水村村民唐仁秀在赣州上犹照明产业高科技园区扶贫车间忙着组装、整理、堆放灯饰。“我45岁了,因为我丈夫出了车祸,不能工作,需要治疗,所以我不能出去工作。去年,镇上引进了一个照明扶贫车间。不到10分钟,我和同一个村子里的穷工人就走出了房子,还有一节课。”唐仁秀说,他在扶贫车间做计件工作,挣得更多,每月收入约3700元。

在上州,唐仁秀不是通过“车间在村长,岗位在门口”来摆脱贫困的。

64岁的田春兰(音译)是上犹县水梅镇水香园村的一名村民。她的丈夫已经中风10年了,她90多岁的姻亲需要照顾她。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加入了右江吕岳就业扶贫农业基地,在茶园除草,在采茶季节帮助茶园采茶,每天至少挣60元的收入,在家里有2亩茶园,她可以采茶给公司加工。她不仅实现了挣钱养家的目标,还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准确扶贫,就业第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已建立2187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26400人就业。

政府给予企业租金减免等优惠

上犹照明高科技园区的投资者何耀泉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后装配过程是劳动密集型的,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而上犹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同时,参与就业扶贫的厂房3年免租金,穷人可获得10万元的政府担保贷款。税收达到一定数额后,政府财政部门会将税收返还给企业。

何耀泉认为,这种扶贫方式对企业和贫困人口都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对贫困人口而言,是一种可持续的脱贫方式。

赣州一家茶业企业的负责人李春香参与了扶贫工作,他告诉记者,招聘工人的困难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难题。例如,在采茶季节,一旦工人短缺,生产能力就会下降。现在,许多缺少工作的企业已经将他们的分支机构和车间转移到城镇和乡村,成本将大大降低。特别是,政府还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发放扶贫补贴,从而解决了企业的稳定工作问题。结果,企业和穷人都受益。

20多个省来我省学习

我省创建的“6+1”模式,“6”是指六种类型的地方就业平台——创建就业扶贫园区、龙头企业扶贫基地、农村就业扶贫车间、新型农村合作组织、非正规就业组织和就业扶贫特殊岗位支撑平台。“1”是一套就业扶贫机制。

据了解,为确保政策的有效性,我省人民和社会福利厅会同财政和扶贫部门,为个人、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8+2+3”政策包,即贫困劳动者可以享受社会保障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八项政策:交通补贴、求职补贴、创业补贴、生活费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培训机构和中介组织可以享受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企业和用人单位可享受三项政策:就业扶贫车间奖、职业培训补贴和企业担保贷款。

通过上述措施,截至目前,全省50.34万贫困劳动者中,通过就业和扶贫实现就业的有28.17万人,占55.96%。已经建立了3000多个“扶贫车间”,以帮助50000多名穷人在他们家附近实现当地就业。

11月8日至9日,全国就业扶贫现场会在赣州召开。河南、山西、云南、四川等20多个省市来到我省相互学习,“6+1”模式成为就业扶贫的典范。

标题:江西建立了一个15分钟的工作圈。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每个月都有收入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