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2字,读完约5分钟

红古隧道作为促进城市发展、造福民生的重要纽带,将南昌老城区和新区联系得更加紧密。2017年7月7日,中国第一条河流中游沉管隧道——红古隧道通车,南昌开始了“三分钟过河”时代,为市民提供了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路线。

这个12年计划描绘了一幅新蓝图

为了复兴老城,繁荣新城,需要更多的过江通道。红古隧道是我市跨河开发红古滩新区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是实施红古隧道建设的“第一步”。

红古隧道的研究始于2001年。经过12年的发展,从规划保留、通道位置比较、建设形式比较、布线方案研究、建设方法比较、交通评价与论证,形成了一个拥有12项世界最佳、国内第一技术的规划蓝图。

“这个项目的规划和建设非常复杂。2005年,为了加强新老城市之间的跨河互动,我们推翻了原有的红谷桥方案,并结合红谷滩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和王腾馆的景观需求,我们制定了将“桥”改为“隧道”的计划。”城乡规划局市政工程规划处处长刘强介绍,但经过综合评估,发现老城区东侧的路网难以与过江通道相匹配,因此首先修建了英雄桥,分流八一桥的交通流量。

“红古隧道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使南昌老城新区联系更加紧密,而且通过连接和整合南昌长九高速公路和姜妍高速公路,进一步缩小了南昌各城区之间的距离。”刘强表示,如今,红古隧道已经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快捷通道,大大减轻了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的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三年的艰苦工作创造了许多施工记录

红古隧道位于南昌大桥和八一大桥之间,穿过赣江,连接红古滩新区和赣江东岸的老城区。隧道主线采用“沉管法”穿越赣江,全长1329米,由12个沉管段组成。

2017年7月7日,建成42个月的红古隧道通车,大大改善了南昌的城市交通,建设者们的艰辛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施工于2014年1月开始,第一个沉管段于2015年6月顺利上浮,第12个沉管段于2016年8月上浮到位,整个隧道于2016年11月完工,隧道于2017年6月完工...说起红古隧道的建设,市政公用集团红古隧道项目负责人王海龙至今记忆犹新。

“2015年6月10日,在第一个沉管段的浮运过程中,由于管段的体积巨大,赣江南昌市区段没有先例可循,大家都很紧张。当浮到南昌大桥时,南昌大桥的主跨宽度只有56米,但管段宽度加上拖轮宽度是50米,漂浮的风险特别大。”王海龙回忆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水下BIM技术,开发了实时数据采集和可视化系统,以确保沉管安全通过南昌大桥。整个漂浮工作从凌晨3点持续到晚上11点,最终沉管成功漂浮到指定位置。

此外,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红古隧道的施工创造了多项记录。王海龙告诉记者:“为了预制沉管段,我们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场外双干船坞,占地约20万平方米;中国最大的水下立交系统全长2997米,建在隧道东岸。中国第一个水下立交疏散中心,总面积403平方米,逃生路线总长194米;在施工技术方面,中国首次开发并创造了12项世界上最好、国内第一的技术,建成了长江中游最长的沉管隧道。”

当过河时间缩短3分钟空距离时

如今,红古隧道已经通车一年,日通行能力为86,000辆。通过这条新的过江通道,市民可以从隧道开车过江,最早在3分钟内到达对岸,这将提高赣江两岸路网的交通便利性,实现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共同繁荣。

“上班前,无论你走八一大桥还是南昌大桥,你都经常被堵在桥上。红古隧道通车后,上班非常方便。”在中山路经营外贸服装店的陈晓丽告诉记者,她住在红谷滩新区卫东花园。自从去年红古隧道开通以来,她从怡园路直接开车到红古隧道,3分钟就过了河,15分钟就到了商店,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在隧道内快速过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出入口处现有交通的影响,红古隧道的11个出入口与两岸路网系统完全连通,实现了多点疏导和交通连接的快速分流。红谷滩新区末端的四个出入口位于怡园路红谷中大道和丰河中大道附近,从老城区进入红谷隧道,在怡园路出口,继续前行,即可进入昌九高速公路怡园路立交。经长九高速公路到新建区、经济开发区、尹福高速公路和沪昆高速公路非常方便。从经济开发区出发,走长九高速公路,5分钟就可以到达红谷滩新区,然后从红谷隧道开车3分钟,然后穿过赣江到老城区。

红古隧道建成通车,使“一江两岸”形成新的立体交通,缩短了“大南昌”的时间+0+距离,开辟了“大南昌”的发展+0+空间,提高了区域过江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红古滩中央商务区中心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沿江而下,双城挤江”的城市格局。

标题:红古隧道在南昌开通三分钟,创造了许多施工记录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