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1字,读完约9分钟

原标题: 83岁画家《梵高奶奶》的100幅人生:生病到最后,都得不到动画笔

资料来源:南都人物

逝者/常秀峰( 1936—)

83岁的“梵高奶奶”常秀峰离开了。

七十年后终于拿到了画笔。 来自河南农村的老妇人画笔下的向日葵、山楂树和乡村农田,唤起了城里人的乡愁。 她两次应邀参加《鲁豫有约》,在香港举行展览会,绘画收藏在马英九。 出版书,成名被称为“梵高奶奶”的常秀峰不认为自己画得很好,坦率地说:“因为我喜欢画画。”

8月1日,南都记者从“梵高奶奶”常秀峰的儿子江华处得知,老人当天凌晨在老家去世,“生前应该不遗憾”。

山楂树的故事

直到70岁,常秀峰一直住在老家河南省方城县的弯道河镇,她没上过学,也不会读写。 年轻的时候,只是忙碌地生活,农村里和画有关的只有门神和对联,她自己也不知道,本来她也画得那么好。

让她拿画笔的是山楂树。 老伴去世后,常秀峰于2003年首次离开河南老家,来到位于广州的儿子家。 住在乡下的她在城市生活没有习性,腿脚不便,语言不通,她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3岁的孙女。

在家里,她经常为孙女讲家乡的故事,讲自己种的山楂树,高粱地。 但是,在南方城市长大的孙女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些乡村风景的样子。 老太太不会写字,顺便拿起孙女的画笔,在纸上涂了家乡的山楂树。 水果是红色的,叶子是绿色的……一瞬间,孙女就明白了。

这样,常秀峰一有空就在白纸上画画,用孙女的蜡笔,画完花草和小动物,画了她的田埂,她的老房子,还有她的土地。 起初,家人没有注意到她在画画。 有一天,学习美术的媳妇发现了她的画,吓了一跳。 老人笔下的江家老屋、鲜红的山楂树、金光闪闪的向日葵,虽然在专家比例、色调方面没有很多讲究,但真实朴素,有“后印象派”的风格。

常秀峰记忆中的老房子。

在孩子们的鼓励下,常秀峰从此与画笔结缘。 “我什么都画! ”常秀峰说自己从动物园回来后画里面的动物,在家里画老家的东西,画以前经历的事件。 她说自己不会写字,用画来表现。

画中的秋天,整个眼睛金灿灿的。

“没想到妈妈会画画”常秀峰的儿子江华想起母亲的画吸引了很多同事和朋友参观了房子,让母亲更积极,每天空闲的时候,经常看到她在桌子旁边画画,就像学生一样。

两瓶向日葵的区别

从2006年开始,江华把母亲的画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开始写关于母亲的一系列故事。 没想到绘画在网上大受好评。 2006年2月13日,《南方都市报》用两个全版的版面报道了老太太的魔法绘画经验,之后,来报道的媒体相继出现。

会见粉丝。

著名画家陈丹青这样评价常秀峰的画。 “以朴素的震撼和内心的纯粹表现,她用纯真纯洁的眼睛,注意并感受着生活的真谛。 ”。

很多人开始给常秀峰起陌生的名字:梵高。 在2006年8月开通的常秀峰博客论坛上,常秀峰虽然不知道是“后印象派”,但写着赠送了大头衔“中国农村的凡高”。

“我一直觉得这位梵高奶奶很别扭,不知道是梵高,我还在想为什么是梵高奶奶呢。 想不通,还是叫我常秀峰常奶奶吧。 ”从儿子媳妇口中,常秀峰知道梵高是画家,但对这个称号始终感到困惑。

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是梵高代表性的画之一向日葵也是常秀峰爱画的。 在她眼里向日葵出油,是农民最喜欢的画。

常秀峰眼里向日葵出油,是农民最喜欢的画。

2006年6月和11月,奶奶两次被邀请到《鲁豫有约》的节目现场。 广播大厅里,排列着奶奶画的“向日葵”和梵高的“向日葵”。

主持人陈吕虞问她,你觉得这两幅画怎么样? 老实的常秀峰说:“梵高这个人一定不高兴,向日葵长不了,画得很苦。” 她画的向日葵长在土地上,迎着阳光。 “有土地就养育它,有水就滋润它,就像我画它的心情一样幸福。”

鲜红的石榴挂在树枝上。

更多的人喜欢常秀峰的画。 最远的一张现在在法国,法国着名摄影师斯内文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树》,评价说“常秀峰和我一样,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而是用心”。

一垄畦种花草

“我妈妈画得很好,可能是田埂上的花草。 别人把它踩在脚下,她把它记在心里。 」说起母亲的画,江华是这么说的。

绘画逐渐成为当时70多岁农村老太生活的一部分。 每天只要有空,就是“梵高奶奶”的时间。 眼神不好,趁阳光充足,把纸摊开,画几天前开始的画和新作。 画画之前,常秀峰都沉浸在里面了。 “有时叫她也听不见,总是集中精力。 ”江华想起来说。

沉甸甸的栗子压住树梢,咀嚼着丰收的喜悦。

“为什么要画画,我喜欢。 我画的是以前看的。 ’她什么都画。 山水、花鸟、树木、牛和羊,甚至几十年前的老房子、石臼等,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农村的老东西大多消失了,但依然保存在常秀峰的记忆中,从笔尖流向画布。

院子里的红辣椒,流传着喜事。

每部作品的背后,几乎都有故事。 以前说起她的作品,常秀峰总是滔滔不绝,这一张描绘了家乡的老房子。 这描绘了以前放牛的时候,大雨淹没了道路,四个养牛人从白天被困到晚上,才得救。

弥漫着甜瓜的香味。

常秀峰说:“想画老家的山水草木,想画以前的生活,老家的东西太多了画不完。” 相比之下,她很少跟踪身边的景色,她说比尔进不了她的心,“不会画画”。

是异乡的“孤独”

据儿子江华介绍,母亲画笔下的任何植物花鸟,都见过母亲一生在一起的山区朋友。 “我以前问过她,画画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画画的场景,所有的东西都在眼前,就像回到了老家和过去一样。 ”。

古木老屋,是另一种乡愁。

画画使“梵高奶奶”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 成名后,很多人聚集慕名而来,她的画通过媒体和网络传遍了世界各地。

2007年,常秀峰在香港举办个人展览,出版图画书义卖,所得资金由慈善基金管理,捐赠给贫困地区。 当时,常秀峰好像在做梦。

不管名声多么高,常秀峰始终谦虚。

在这次展览会上,有人评价说“看到的是孤独”,也有人说“看到的是乡愁”。 常秀峰很满意,认为自己即使这么老了,也能做到这么棒。

名声越来越高,常秀峰始终谦虚。 “我画得不好。 ”在采访中她说,大家喜欢自己的画是因为自己是乡下的老太太。 "第一,我喜欢这种精神,好几次. "

山水、花鸟、树木、牛和羊都在她的画里。

“如果身体好的话,我就像讲故事一样,把以前的经验全部描绘出来。 ”70多岁的时候,常秀峰年轻的时候不想画画,现在生活变好了。 我说了想画以前的故事到现在。

老年的守护

病到最后,拿不到动画笔了

2009年,《梵高奶奶的世界》一书讲述了常秀峰的画和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是儿子江华写的,母亲常秀峰画画,是近年来常秀峰的点滴作品。

“画不重要。 复印不重要。 重要的是,面向老年人和老年人的亲属在我们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关于出书的意义,江华说。

书里有这些年记录下来的家乡画。 江华记得拿到书那天,常秀峰穿着红毛衣,仔细洗手,戴着老花镜,一页一页地抚摸着书的画。 “老太太说当时眼睛有点酸了。 ”。

年纪大了,那把以前的经验都描写出来的愿望逐渐变得有点余力不足了。 画得太多了,脚疼,手也疼,有时常秀峰坐在画架前,拿着画笔,手就开始有点颤抖。

江华介绍说,老妇人画画,仔细画,一笔一画是心血,有些画要画10天半。 “她的画产量很低,到目前为止的几年一共100张以上。 对我们来说,这些画很珍贵。 ’”

老太太继续画画。 年,继《梵高奶奶的世界》之后,老人推出了被称为“中国最大淳美乡村绘本”的“我农村”,陈丹青、刘震云、陈鲁豫、马英9、斯鲁本(法)等共同推荐。 在这本面向孩子的图画书中,《梵高奶奶》希望镇上的孩子们用画笔感受田园乡村的画卷。

“奶奶一直这样做,传达了很多正能量,包括她的作品,她的人生态度。 成名后,这样的人生态度影响了很多人,让生活在阴影和沮丧中的很多人积极向上。 ”8月1日上午,江华告诉南都记者。

这天凌晨,83岁的“梵高奶奶”常秀峰因病在老家去世,江华说:“在老人去之前应该不遗憾。” 8月3日,在老家河南省方城县曲河町杨家庄村江家村民小组,按照习俗埋葬“梵高奶奶”。

最后在病床上的这几年,《梵高的祖母》永远不会忘记心爱的画。 江华说,一年到头风过后,老太太不太容易画画。 尽管如此,今年春节期间,身体好多了。 老太太拿着画笔,想涂在纸上。 后来,手再也拿不动画师了。

如何找到度过晚年的合适方法? 江华说,母亲的经验可以给社会上面临同样问题的人带来启发。 “母亲常说,各自不需要分成任何级别,只要认真工作,就能做好。 ”。 江华记得妈妈经常说。 “我是农民,可以这样做。 其实人,可以做很多事情。

采录:南都记者詹晨枫(照片均为资料图)

猛料越来越多了!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本信息的官方web消息( xinlang-xinwen )

标题:【要闻】83岁"梵高奶奶"的百幅人生:病到最后手拿不动画笔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5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