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8日电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7年粮食总产量为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幅为0.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睿解释了粮食生产情况,他说,尽管高产作物大幅减少,但粮食年产量仍有小幅增长,很难实现历史上的第二个高产年。特别是,库存较多的玉米继续减少,市场缺口较大的大豆和小品种继续增加,这充分表明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

侯睿说,2017年,各地在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优化区域布局,减少玉米种植,增加粮食储备。“镰刀弯”地区大幅度减少了玉米种植面积,实施了“粮换粮”、“粮换豆”,增加了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花生、中药材等非粮作物面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据初步统计,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降幅0.7%。

侯睿表示,2017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3.94亿亩,比上年减少2196万亩,下降1.6%;其中,玉米5.32亿亩,比上年减少1984万亩,降幅3.6%;4.53亿亩水稻,与去年基本持平;小麦3.6亿亩,比上年减少299万亩,降幅0.8%。2017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比上年增加978万亩,增幅6.7%。其中,大豆种植面积1.17亿亩,比上年增加871万亩,增长8.1%;其他杂豆播种面积增加107万亩,增长2.9%。马铃薯播种面积1.34亿亩,比上年略有减少5万亩。

侯睿指出,2017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产量为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了3.6公斤/亩和1.0%。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增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侯睿说,在秋粮生长初期,我国大部分农业区光热充足,降水充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形成。北方农区春播后,气温迅速上升。除部分地区干旱一段时间外,大部分地区降水频繁,降水接近全年同期,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水稻、玉米和大豆一季生长发育。我国南方大部分农业区降水较多,水库和池塘蓄水充足,有利于保证稻田和旱地作物的健康成熟。9月份,我国大部分农业区气温偏高,光照和温度适宜,有利于粮食作物在秋季成熟,在阳光下收获。总的来说,气候因素有利于秋粮的增产。

侯睿说,春末夏初,东北部分地区干旱,华南部分地区洪涝,但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总体而言,2017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比前一年轻。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统计,今年1-9月,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7亿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1亿亩,降幅为29%;废弃面积3125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2976万亩,降幅49%。

侯睿指出,2017年,在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各地没有放松粮食生产,积极推进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增产模式,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大力推广水稻智能发芽、温室育苗、深松整地、侧深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稳定粮食生产

标题:统计局: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长0.3% 是第二个高产年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