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长春11月6日电:“绿、金、蓝”装点着吉林现代农业的丰收景象

新华社记者高楠和郭翔

在金秋时节,走在吉林的土地上,享受千里之行,是一幅丰收喜人的景象。近年来,从绿色生产到金色丰收,再到优质农产品的“蓝色海洋”(000061,诊断股票),“绿、金、蓝”正成为吉林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醒目颜色。

生产的“绿色”: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

土地,大量的水,大量的肥料...“大投资能带来高效益”是过去吉林许多农民的固有思维。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的思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着眼于田间到瞄准市场末端,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绿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大粮仓”正在成为“绿色粮仓”,为振兴东北积蓄强大的动能。

“水稻不是产量越高越好。我们要求水稻产量不超过70%。这是为了防止过量使用杀虫剂”。吉林松原粮食集团董事长包孟全表示,公司今年认证了10万吨绿色稻米,要求从选种、施肥、储藏到加工都要标准化,并以“绿色”品牌赢得市场。吉林省松原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孙成德介绍说,松原市今年共培育和建设了58个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带动了300万亩的面积。

美丽的风景是吉林省美丽的生态名片,也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先发优势。今年,吉林省仅在绿色病虫害防治方面就投入了1.17亿元,有效地防止了药物滥用和药物滥用。

吉林省实现了从追求产出到追求绿色效益的转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目前,吉林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

收获的“黄金”:从玉米到多面开花

“金玉米带”使吉林成为产粮大省,并深刻影响了这里的作物种植结构。然而,玉米生产的沉重负担也带来了无奈和困惑:种植结构单一,农民难以找到其他收入来源。

在秋收季节,在中国主要产粮县吉林省梨树县,种植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八里庙村一片6公顷的土地上,20多名农民正忙着捆绑和装载收获的大葱。61岁的杨景通(音译)在看到记者时放开了声音,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收获的喜悦。“今年,村书记带大家调整种植结构,种了大葱和芹菜。与种植玉米相比,种植大葱的收入要增加四到五倍。今年的日子更好。”他说,今年村党委书记高大光选择了几块土地作为村里的试验田,并开始种植大葱和其他作物。“一公顷土地可以收获100,000公斤大葱,每磅5美分,而玉米每公顷可以收获25,000公斤,每磅6美分,其收入是前者的几倍。”他说。

吉林省在两年内减少了500多万亩玉米,这是通过种植水稻、大豆、新鲜玉米和蔬菜而释放出来的。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农业厅厅长吴晓东说,今年吉林省水稻和大豆面积分别增加了50万亩和77万亩。

行业“蓝色海洋”:从地面延伸到餐桌

如今,吉林市昌邑区古店子镇大荒地村生产的“大荒地”牌大米的广告在长春和吉林的高速公路、火车站和机场随处可见。该村以过去的大片荒地命名,通过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当地城市化,并以三业融合的理念发展了多种农业效益,从而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花底村引进了东富集团先进的种植管理理念:种植公司统一管理,水稻种植标准化、规范化;育苗、移栽、施肥和收获机械化;绿色有机水稻用于选种,有机肥用于施肥,生物量诱导剂用于害虫防治,绿色有机水稻通过稻田养鸭、养鱼和养蟹的方式种植。好大米创造了一个好品牌,并以好价格出售。“大荒地”牌绿色大米的市场价格约为1公斤7元,每公斤用温泉水灌溉的特种米的最高价格可达100元。

在松原市宁江区,德智生态农业合作社正在积极规划产业转型,不仅少种玉米,多种蔬菜,还将产业链延伸到“种”泡菜和“种”饺子。合作社主席李德文说,合作社种植玉米、小麦和卷心菜,还养猪。“玉米用来喂猪,猪粪用来给白菜施肥,小麦也用有机肥。然后通过速冻水饺生产线生产猪肉泡菜速冻水饺,大大提高了效益。

今年,吉林围绕“吉林食用玉米”、“吉林杂粮豆类”、“吉林大米”等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从“餐桌”着眼,以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和市场意识重构农业产业体系。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史玉妍

标题:“绿、金、蓝”装扮吉林现代农业丰收画卷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