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4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阅读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应该努力奋斗。坚持大规模扶贫模式,注重扶贫与帮扶、智力相结合,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着力完成深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脱贫,所有贫困县无上限。

这种方法对于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打一场硬仗尤为关键。我们应该如何将扶贫与支持雄心和智慧结合起来?如何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如何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专家们对此发表了意见。

如何理解扶贫模式?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扶贫模式,注重扶贫与扶持志愿者和知识分子相结合。如何理解扶贫模式的概念?如何防止懒惰的人在政策上撒谎,而不考虑取得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王三桂:首先,贫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单一的扶贫措施往往效果有限。为了帮助穷人摆脱贫困,通常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方面。第二,扶贫需要解决“两忧三保”问题,这也涉及到吃、穿、教、医、住、业发展和就业。只有多部门合作,形成“大扶贫模式”,才能有效解决贫困问题。

要稳定脱贫,必须依靠内生动力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扶贫与帮助穷人结合起来,树立“自力更生、努力工作、致富”的观念。对于习惯于“等待帮助”的懒人,他们应该采取各种形式的精神援助,比如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除了教育和培训之外,我们还应该重视参与式方法,使贫困人口能够参与各种类型的援助项目,并在学习的同时建立信心。

华中师范大学扶贫开发研究所所长、教授陆:扶贫模式有两层含义。首先,从资源配置机制的角度来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市场和社会应该齐头并进,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扶贫。这种模式有助于确保扶贫资源项目准确地安排给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稳定扶贫和内生发展能力。第二,从职能分工的角度,以专项扶贫为导向,构建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互补的大规模扶贫格局。

扶贫与扶持志愿者和智力相结合主要针对两类对象:一是有工作能力但观念落后、技能不足或有“等待必要”的严肃思想并愿意成为穷人的成年穷人;第二,贫困的未成年人在营养、健康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对于成年人,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发挥主动性,发挥脱贫致富、转变落后习俗和价值观、培育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的典型示范作用,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能力建设支持。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一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证身高、体重和智力的正常发展;二是引导他们形成对个人和外部世界的科学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可以设立社区社会工作岗位承担社区教育。

如何深化东西方合作?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合作。合作如何才能更进一步?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西方摆脱贫困后,东方会继续支持它吗?

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合作的关键是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以“先富后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把“携手办好小康社会”作为深化东西部扶贫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三是注重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和人才技术支持;第四,建立和完善严格科学的考核体系。

东西部扶贫合作不仅可以为实现消除贫困的艰苦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对于实践先富后富之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写照,应当长期坚持。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确定东西部扶贫合作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合作关系和合作事项因人员变动而发生波动。

王三桂:东西部扶贫合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长期坚持和发展。东部地区应利用自身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帮助西部地区提高生产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为西部产品提供市场,为西部地区培养人才。西部地区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引进技术、管理和合作项目,为东部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为了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企业和人才,西部地区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东撑西”长效机制的形成既需要中央的制度安排,也需要互利共赢模式的推进。

西部脱贫后,仍需要东部各方面的支持,以不断增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脱贫的稳定性,促进东西部的融合与发展。支持方式将从实现“两个保证、三个保证”和解决民生问题转向全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全面提高西部地区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询问如何克服极度贫困。

记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要把消除贫困地区的贫困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到202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摆脱贫困。极度贫困地区的特征是什么?如何摆脱贫困?如何确保全面脱贫的目标?

鲁::深层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发生率一般在20%左右。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物流、信息服务滞后,市场可及性差。更重要的是,受这些因素和历史原因的影响,这些地区的生产、管理、生活消费观念也不充分,成为脱贫的瓶颈和制约。

要克服深贫困地区的扶贫任务,必须坚持制度治理和重点推进相结合:制度治理主要是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推进,应以村庄为中心,以驻地团队为抓手,以增强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功能、领导作用和组织动员能力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激发社区内生发展动力为根本目标。

要确保扶贫工作的全局,就要发扬钉子户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强化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签订各级责任书。特别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评估制度,认真开展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成效评估、扶贫退出评估和政策落实评估工作。

王三桂:深贫困地区的主要特点是地理位置偏远、发展水平低、民族地区多、致贫因素复杂、脱贫难。

克服贫困地区,实现全面扶贫,需要非常措施和不懈努力。首先,有必要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并通过更便利的交通和通信来削弱地理位置偏远的不利影响。其次,要大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和成人的教育水平和质量。第三,进行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改变不利于发展和扶贫的意识和观念。第四,短期援助和长期援助相结合,解决短期贫困人口的“两忧三保”问题,长期而言,要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步降低转移收入比重,更多地通过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来解决收入问题。(顾忠阳)

标题:民生三问:脱贫攻坚战如何打赢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