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9字,读完约5分钟

我国现有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战略和政策与当前的城市化发展规律相去甚远或有所偏离。例如,我们一直在限制人口,但我们不能限制它。问一个问题,在城市化和大都市区发展规律被提出后,限制人口是正确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反思。

打破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房地产行业的供应方改革。提高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在现有制度下,其他一切都保持不变。我们能否先把住宅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提高到40%以上?

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在8月5日于北京市中心举行的“老经济与新动能: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研讨会上,针对都市圈的发展现状,作了上述表示。

刘世锦在会议开始时说,有人问当前的经济增长是否会从“L”型向“U”型转变,恢复高速增长。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无论是U型还是V型逆转,这都是不可能的。他表示,经过2017年上半年的变化,初步确认中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开始向新的增长平台转移,新平台潜在增长率的平衡点可能在5%至6%之间,稳定后可能会持续10年左右。未来,在新的增长平台上,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出大的“L”型底边叠加小的“W”型底边的短期波动趋势。

刘世锦认为,大都市区是下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新制高点,也是下一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因为大部分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都发生在大都市区。但是如何解决大都市区的房地产问题呢?刘世锦认为,应该优先考虑房地产部门的供应方改革。他提出了六个问题和建议:

1.居住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很低。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年普遍低于25%,近年来有所调整,但也低于30%。他指出,在现行制度下,住宅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提高到40%。

2.城市结构需要改变。从过去各种资源集中在核心区的城市结构来看,在核心区之外发展了大量由不同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并通过轨道交通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由核心城市和大量小城镇组成的新型城市网络。以北京为例,大学、科研、媒体和中央企业都可以向外迁移,在小城镇形成自己的产业支撑。人们在这个地方工作和生活,所以他们不必跑那么远。

3.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市建设用地完全由地方政府垄断,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集体商业用地应以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和价格进入市场。到目前为止,农民的家园仍然不能进入市场。为进一步流通创造条件,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

4.对于小产权房,应该交哪些费用,应该交哪些税,然后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5.积极发展长期公共租赁住房。过去租房不稳定。我们能否发展长期租住公屋?房子可以租五年、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如果房客不搬走,其他人就不能让他们搬走。所以很多人不必买房子。

6.房产税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建设,尤其是在大都市区加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出台,应积极稳步推进。

刘世锦还指出,可以做一些补充,使旧经济焕发出新的增长势头,有新的制度、新的机制、新的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在以下领域:

首先,基础产业应进一步打破行政垄断。据刘世锦称,能源、电信、融资、物流和土地成本在制造业投资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成本大多与中国基础产业的低效率有关,而这些基础产业也是行政垄断最突出的问题。供应方改革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打破这些领域的行政垄断。

第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势企业的成长是通过企业差异化出现的。随着企业的分化,有些企业可能会逐渐退出,有些被收购,有些被兼并。这个过程是正常的。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在竞争加剧和分化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出现。当情况好转时,就没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转型和升级。

三、通过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潜力巨大,应该对外开放,促进内部开放和发展。

四、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实体经济的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下一步最重要的一步是从销售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最佳结合,特别是发展工业互联网。

5.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创新带来的增长潜力。中国在深圳、杭州和中关村(000931)形成了一些创新中心,中国的创新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这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凤凰财经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研讨会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7-2026):旧经济与新动能》是由刘世锦主持、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系列研究,是今年的第五个系列。

这一系列报道分析了中国近期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改革领域,并从“L”型增长的后半期、城市住房、基础设施、汇率、制造业、金融风险防范、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等19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

标题:刘世锦:能不能先把住宅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提到40%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