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6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7日电(景源袁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是新疆兵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亟待克服的瓶颈。新疆兵团大面积应用地膜种植已有35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农膜残留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农膜残留的治理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障碍。”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研究院研究员陈学耕在接受采访时说。

以“中国节水农业创新合作与丝绸之路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料协会塑料节水设备委员会2017年年会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召开。陈学耕就新疆兵团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前景作了专题报告。

据陈学耕、Be采访,新疆兵团大田作物地膜覆盖栽培始于地膜种植。20世纪80年代以前,棉花生产的总体水平很低。1980年,新疆兵团第八师在石河子垦区引进地膜覆盖技术,迅速实现了地膜种植机械化。目前,新疆和新疆兵团种植的地膜作物已从棉花扩大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和甜瓜,总面积超过5000万亩。

陈学耕表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pe地膜机械回收、回收残膜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应明确农用塑料薄膜的强度以控制农田残膜污染,不可降解农用塑料薄膜的强度应达到规定的标准,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创造基础条件;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塑料薄膜的残膜回收率。对不符合回收标准的,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处罚,对符合回收标准的,给予明确奖励。激发经济杠杆是最实际的效果,应尽快制定新铺设塑料薄膜的回收率标准;有必要把控制残膜污染的意识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陈学耕特别提到,在农田应用地膜减量时,地膜种植生产的效益并不明显,如果生育期能满足作物成熟期的要求,建议不要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同时,在应用塑料薄膜时,应根据残膜回收的难易程度、不同作物的适应性和增产效果等综合因素,选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或可降解薄膜,如番茄。

陈学耕说,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可降解地膜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应用领域逐渐扩大。降解膜取代聚乙烯地膜是最终趋势,但存在一个较长的共存期。Pe地膜有望在未来10-15年内保持主流,是实现农田残膜回收机械化的必然措施。当年新铺地膜的全部回收和耕作层残膜的逐步回收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欠新账,老账应逐步归还。

他指出,与普通pe地膜相比,高强度耐老化地膜的成本仅增加10-15%,增加的成本基本等于残膜的残值。目前,研发高强度、耐老化的塑料薄膜全回收机械是关键。pe地膜的后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农田残膜污染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使得回收利用废旧地膜有了出路,资源化利用是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结束)

标题:院士陈学庚:农田残膜污染治理亟待攻克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1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