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0字,读完约8分钟

吴平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千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一个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将成为关键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必须立即进行的关键时期。建设生态文明任重道远,治理污染任务艰巨。这是一场需要大量投资的艰苦战斗,也是一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奏效的持久战。要打好生态文明之战,把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关键在于实施一系列准确的生态文明体系,如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生态补偿、空、监测预警、绩效考核等。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后,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广阔领域的新要求。

美好生活内涵的重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注重经济建设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约为1957年的130倍;在全球一般消费品中,从小型手工艺品到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工厂形成背后的大规模制造业,以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都是基于大量的资源消耗,而生态等于环境损失,这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

仓颉懂得礼节。在充分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不断发酵的公共事件和热点新闻来看,学区住房、医疗改革和雾霾等关键词成为热点并非偶然。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问题长期占据新闻头条,深刻反映了我国重大社会矛盾的转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可以说是重大矛盾的最重要内容。近年来,生态环境事件在各地不断发生,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从矛盾的普遍联系来看,生态危机已经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并且很容易成为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来看,虽然物质产品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产能过剩,但生态产品仍然是最短缺、最急需、最需要大力发展的产品。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壤、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不仅是对更高生活的追求,也是对更高精神的享受。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必须立即进行的阶段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即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我们也缺乏实践的动力和能力,所以没有发展就不能保护生态,没有保护就不能发展生态。然后,我们已经有能力协调资金和重新审查发展。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发展是零,甚至是负面的。从纵向看,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三个维度:历史演进、现实矛盾和未来走向。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幸福生活,也关系到经济社会转型的成败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从横向看,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外交、科技、社会习俗、发展理念等。生态是生存、发展和创新的基础。

中国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很脆弱,13亿人口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为了gdp增长而牺牲环境的长期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果一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遭到破坏,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存基础,使国家失去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条件。从目前来看,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中华民族诞生以来最严峻的时期。雾霾天气、黑臭水、土壤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尤为突出,引发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焦虑、不满甚至恐惧,触及并突破了人们健康安全生活的底线。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必须立即进行的时候了。

美好的生活需要丰富的生态产品

以民生为导向,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被公众认可的根本原因。生态产品包括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其他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的制成品。它们还包括维持生态安全、保证生态调节功能和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大气、水、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要素。生态产品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不完善、机制不完善以及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领域的认识不足。

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的基础在于制定规范和标准。目前,我国生态产品缺乏统一、权威的标准、认证和标签体系。绿色产品、环保产品、有机产品的名称和标准种类繁多,涉及环保、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质检、农业等多个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尚未形成,事后监督职责由空.界定尽快完善认证标准和认证体系,协调标准化资源,充分发挥标准在行业中的导向、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制造和生态产品的发展。

生态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需要探索生态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释放生态红利和增加绿色福利的机制。通过资源环境价格、税费的调整、绿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导向下的绿色技术创新,可以促进资源的整体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和物耗,控制污染。通过绿色制造提高生态产品质量,消除生态责任。

准确实施生态文明体系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关键在于制度改革的精确实施。准确核算自然资源资产、准确划定土地空、定量控制资源利用、准确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是生态文明体系准确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标准。为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空土地开发与保护、きだよ规划制度、资源总量管理与综合节约、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环境治理制度、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绩效评估与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自然资源资产的准确核算是建立产权认定、绩效考核、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基础。地方政府评估是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与本地区自然资源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相联系的,是评价地方政府治理有效性、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促进资源环境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治理转变的重要标准。

空国土的准确划界是实施开发和保护体系的基础,如主要功能区的划分、使用控制和空.各级的规划拥有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一个综合的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案如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碳氧平衡等。将会形成。结合发展需要,准确划定主体功能区,明确区域定位,严格遵守生态红线,控制建设用地扩张,明确开发类型和用途。

资源利用的量化控制是资源总量管理和总量节约制度的核心,是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前提。资源使用的量化控制,包括水、土壤、农业、森林、草地、湿地、沙地、海洋和矿山的资源核算,包括资源使用价格、税费的经济核算,并根据不同领域和功能区各自的特点,完善生态功能的货币核算。在此基础上,环境的外部成本应该内部化,以控制发展和平衡发展。

准确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的支撑。生态环境监测准确性、实时性和共享性的完善是实施管理和执法的基础,是有效实施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损害赔偿等制度的关键。要统一监测技术标准和数据接口,利用互联网加移动监测等手段,建立全国范围的全天候、跨区域、多时段监测共享数据库。

当今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着包括生态环境在内的诸多挑战。生态文明是对以人为本发展模式的全新反思,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和实践探索,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广阔领域的新要求。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标题: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体制改革精准落地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