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7字,读完约5分钟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规模和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开展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对于调整和优化中国产业结构,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人民文化品位,增强人民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应该如何在文化的引导下实现生产-城市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呢?《经济学》记者采访了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小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耿秀燕。

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必要条件

经济学:作为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小组的组长,你认为这项研究会带来什么变化?

耿秀燕: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有效地打开文化与产业之间的渠道,探索文化创意+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我认为有九个变化。第一是促进认知的变化,即从小文化到大文化;二是促进文化视野的转变,即从一个小领域到一个大世界;三是推进制度转型,即从部门分工到打破界限和协调运作;四是促进商业模式的转变,即从单一利润点向整个产业链转变;五是促进供给结构的转变,即从跟风到创新;六是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即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变;七是促进需求模式的转变,即从实用性到实用性+欣赏性;第八是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即从单身生活向艺术生活转变;第九是促进产业发展的转型,即从文化到文化和产业到文化和传统产业的有机、有效、有序的融合,以及与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的有机联系。

经济学: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耿岫岩:开展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希望能成为中国具有典型理论示范效应的成功模式。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统筹协调发展与改革引领区、国家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与环境改善示范区,有效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此外,我希望推动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交流,开发设计能讲好中国故事、突出中国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和产业优势,促进国际贸易。

跨境整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经济学:你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耿秀燕: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十多年了。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更大更好的发展。

北京提出的“一个核心、一个城市、三个带、两个区”建设国家文化中心的构想,可以说再次拉开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帷幕。我认为这也是回顾发展过程和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回顾过去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798阶段,这使得工业仍然受到保护,但工业发展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第二阶段是动漫游戏阶段,这使得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发展得非常好,但是动漫产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动漫产业园更加惨淡;第三阶段是戏剧表演和电影电视阶段。现阶段,文艺演出和影视都有了相应的发展,但大多数影视工业园区都出现了卖狗肉的情况;第四阶段不知所措。现阶段,政府不知道应该引进什么项目,企业不知道向哪个方向投资,更多的人想参与文化创意产业,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第五阶段是跨境整合阶段。这一阶段的分水岭发生在2014年,这也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经济学:你认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耿秀燕: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三年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步从政策引导走向市场主导,从商业创新引领发展驱动走向文化+技术+金融+传统产业多元化驱动,并形成了相互联动。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也促进了消费需求从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同时,它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予创新、创业、就业等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的内涵,使体制机制从细分走向开放协作。未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推动多方面、多领域的转型。

经济学:会发生什么具体的变化?

阎秀燕:理解变化,从小文化到大文化;创造性的变化,从胡闯到标准化;文化和技术,从大国到强国;技术创新,从跟风到创新;商业创新,从文化产业到全格式;教育创新,从学科独立到跨学科融合;制造业,从规模到个性化和智能化;国际贸易,从注重出口到注重内需;环境治理,从强制到自觉;供应升级,从数量到质量;需求升级,从物质到物质+精神;创新和创业,从人群到公众;工作和就业,从固定到灵活;文化视野,从小领域到大世界;发展方向,从政策引导到市场主动;产业发展,从区块到跨界和一体化;盈利模式,从单个环节到整个产业链;制度创新,从分工到协同;需求结构,从实用性到实用性+欣赏性;生活方式,从生活到艺术生活;价值变化,从关注个人到关注国家。

标题:耿秀彦:文化创意+的新时代来了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