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有12亿亩盐碱地,其中2亿多亩可以改造和用于种植水稻12月7日,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第二届国际海洋水稻论坛上说,这2亿亩土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米是耐盐水稻品种,今年由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在青岛成功种植。最高亩产量高达620.95公斤,超过了预期目标。海米可以广泛种植在沿海滩涂、内陆盐碱地和咸水湖周围,将农作物无法种植的盐碱地变成良田。

该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青岛市人民政府、袁隆平院士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建。今年,该中心与多个国家科研单位联合成立了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合作小组,首次制定了耐盐碱水稻相关认证标准,并组织35个耐盐碱水稻品种在中国23个地区进行区域试验。

“今年,青岛海米成功种植。以袁隆平院士命名的“米源”在京沪上市后遭到抢劫。26元的“米源”现在缺货。”湖南碧海集团董事长罗赞兴表示,这种海水米饭香甜可口,有益矿物质含量高,在中国大城市的消费者中很受欢迎。

中国盐碱地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发展耐盐(耐碱)水稻品种是提高盐碱地农业生产力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盐碱地种植水稻。论坛专家指出,耐盐碱稻田不仅仅是简单的种植研究,还包括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措施,如还田还草,使荒芜的土地焕然一新。青岛海洋水稻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在论坛上表示,产量测算结果显示,耐盐水稻在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必须有严格的配套制度,才能大规模推广种植耐盐水稻。本中心通过对我国盐碱地现状的调查,结合盐碱地水稻改良示范,探索出一套盐碱地改良的综合配套技术——“四维改良法”,即整合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抗逆水稻四大要素。

在论坛上,以袁隆平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湖南博川土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雷志刚博士告诉记者,种植海米是盐碱地改良技术的成功。通过公司掌握的土壤改良专利技术与袁隆平水稻育种技术的有力结合,中国海米种植取得了成功,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这对我国盐碱地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针对土壤修复的三大障碍,即盐碱地改良、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沙化土壤治理,公司提出了“压排种子、吃拿卡片、种植大量植物”的12字策略。“压种调种”是盐碱地的一种修复策略。雷志刚着重解释了“压榨”是指通过合理的灌溉将盐碱从土壤表面压榨出来;“排水”是指根据“盐随水”的盐碱地水盐运动规律,土壤中的可溶性盐或交换性钠可通过渗水管或排盐沟及时清除;“调整”是指通过添加公司专利的盐碱土壤调理剂,降低钠离子的危害性,同时补充多种有益元素,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种子”指种植和种子。一方面,选择耐盐植物如红树林、冰菜和胡杨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盐分,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达到普通作物的适宜生长范围。“而‘种子’指的是改良品种。”雷志刚强调,具体而言,通过袁隆平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分子育种技术,挖掘耐盐植物的种质资源,将其优良的耐盐基因整合到水稻中,筛选培育耐盐水稻。这样,水稻具有耐盐碱的特性,能够在盐碱地上生存和生长。甚至海水也可以用来灌溉水稻,这就是所谓的“海稻”。

在盐碱地治理过程中,会不会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对此,雷志刚回应道:“我们已经将微孔材料合成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改良剂。从原材料、生产流程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检验和审核流程。所用的原材料是天然矿物。这将确保它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雷志刚说,使用土壤调理剂不仅可以实现季节性应用和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在没有外源污染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多年不超标。同时,使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据了解,湖南博川土壤修复工程有限公司,一套完整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5年,公司参加了长沙、株洲、湘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展,降镉增产综合效果名列前茅;2016年,公司参加了农业部和财政部组织的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展示。经过专家筛选和评价,早稻和晚稻的平均分离率≥50%。

根据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协会筹备会议,博川公司制定了2018年工作战略,实现400万吨:生产各类土壤改良剂100万吨,修复新疆、甘肃、吉林、黑龙江、青海等省100万亩盐碱地,治理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10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100万吨(00061,诊断股票)(中国县经济新闻记者杨秀峰)

标题:我国海水稻研发成功:开发利用盐碱地 昔日滩涂变良田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