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财政部网站上发布的《关于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的通知》指出,要防止ppp被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重点推进ppp公共服务创新供给机制的源头作为回报。这一消息无异于给投资规模超过17万亿元的ppp领域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该通知不仅明确、严格地控制了新项目进入ppp库的标准,还集中清理了已入库4个月的项目。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动,ppp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存在政府和地方财政的软预算带来的一些弊端。ppp融资的典型特征是有限追索权或无追索权项目融资。项目融资不同于企业融资和政府融资,它关注的不是项目当前的实力和水平,而是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水平。由于特许经营模式下未来用户支付的市场容量、收费机制和排他性机制不明确,以及政府支付中存在的过渡和信用等问题,使得ppp在未来十、二十甚至三十年的长期现金流难以预测,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投资于股权,这导致ppp从股权投资演变为必须给出合理回报水平并在一定时期内被地方政府接管的投资模式。

近年来,主管部门大力推广ppp模式,其初衷是消除本地平台公司的债务风险,将其作为逐步去杠杆化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凸显了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将购买力平价视为继续增加杠杆的工具。因为在ppp模式下,资本可以由社会资本支付,债务资金可以由强大的国有企业融资。尽管股权融资是由社会资本出资的,但它是一种真正的债务。债务基金应该由地方平台公司接管,最终应该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底层债务,这使得应该去杠杆化的购买力平价成为一种具有杠杆作用的曲线工具。在一些地方,ppp模式被政府简单地视为一种投资和融资手段。结果,出现了风险分配不合理、清仓清仓、政府变相掩盖等普遍性异化问题,隐性风险逐渐积累。

如果用债务率来衡量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2016年的数据为80.5%,低于国际预警标准。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严格,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这将进一步凸显软预算下的地方债务风险。

中央政府采取了防范措施,加强了监管,进一步规范了ppp项目的运作,防止ppp异化和泛华为成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的增加。

自去年以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去杠杆化是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近日,央行网站刊登了周小川行长的文章《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指出要防范宏观金融高杠杆和流动性风险。高杠杆是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表现为实体部门的过度负债和金融部门的过度信贷扩张。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也在7月份表示,下一步将牢牢把握无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管的“闭环”体系。

财政部有关通知的颁布应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监督“闭环”制度的一项相关措施。其次,将出台政策和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增加杠杆,遏制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标题:PPP项目升级“闭环”监管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9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