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证券报(记者李丹丹)受教育程度越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央行最新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与分析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总体而言,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为63.71,属于中上水平。城乡、地区、职业、收入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

据报道,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每两年在31个省级行政单位(香港、澳门和台湾除外)开展一次消费者金融素养综合调查。2017年,首次对消费者的金融素养进行了全面调查。从各省级行政单位中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全国共有18600个样本。

本次调查选取金融机构网点作为调查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寿险公司和财产保险公司。

报告显示,地方金融素养指数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进行划分。东部和中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得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分析表明,教育、收入、地区、年龄和职业五个因素与消费者金融素养得分显著相关,而性别对金融素养得分的影响有限。

其中,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教育水平越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越高。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可以提高消费者对金融领域相关概念的理解,帮助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

具体而言,金融消费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0%,金融素养指数得分可提高1.67%。小学生毕业后继续上初中直至毕业,金融素养的分数提高了83.5%,而初中生上高中直至毕业的分数可以提高55.7%,这是提高速度最快的两个时期。因此,报告还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在中小学教育中引入普及金融知识的教育。

年龄也显著影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水平迅速提高,然后提高的速度开始放缓,但仍保持正相关。其中,40-49岁是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提高最快的年龄阶段,表明消费者的储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他们有更充裕的资金投资金融市场,积累金融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家庭收入是影响财务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收入越高,金融消费者的可支配资产就越多,参与各种金融活动的机会就越多,对金融风险的偏好就越强,对金融的理解就越深刻,积累金融技能,促进金融素养的提高。

在99%的概率条件下,消费者的地区与金融素养有显著的相关性。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金融素养高于农村居民,当地居民高于流动人口。与城镇相比,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较少,缺乏证券、保险等金融产品,金融覆盖率较低。受文化、使用习惯和网络连接的限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尚未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然而,城镇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形成的,或者是从不发达城市向大城市的迁移,因此金融素养水平略低于当地人口。

报告还显示,性别对金融知识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表明性别不是影响金融知识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平等概念的广泛传播,以及对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权利的有力保护。随着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的提高,妇女的收入和储蓄也在增加,并在家庭财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标题: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属国际中等偏上水平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9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