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1字,读完约4分钟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型医院,基本医疗技术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普通百姓很难在家门口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去年,南昌被确定为分级诊断和治疗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我市开始大力推进“医学会”建设,振兴基层医疗机构,让人们更方便地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手大手小的基层医院赢得了“新生活”

“家庭医院是‘强大的’,普通人的健康更有保障。”在与“死亡”斗争之后,住在青山湖区的老聂一说起“医学会”,立即竖起大拇指,连连说“好”。

不久前,老聂突然患了急性循环衰竭。第十医院的医务人员刚刚与市第一医院建立了“医疗协会”,比“120”急救人员领先一步,为老聂提供了院前急救,稳定了他的生命体征。随后,他被通过“绿色通道”送往该市第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第十医院位于南京西路。虽然它在一个繁忙的地区,但已经荒废了很长时间。“后面是南大第一附属医院,不远处是南大第二附属医院。很少有市民来看病,每天的咨询量只有一位数。”第十医院院长牛凡告诉记者,去年南昌市启动了以“取消药品奖金(中草药除外)”为标志的“医疗改革”,第十医院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

为人民服务是“无力的”,医院的发展是困难的。面对这一困境,成立“医学会”成为最佳选择。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今年5月12日,第一医院和第十医院联合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第一医院和第十医院医学会正式成立。“市第一医院通过医院管理、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我院的管理能力和医疗技术能力。”牛凡说。

据报道,在“医学会”成立之前,该市第十医院的医院管理松散,医生主要是全科医生,从周一到周五才开始会诊。“医学会”成立后,市第一医院“送”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给市第十医院,并引进了大量“新鲜血液”——专家医疗技术人员帮助医院建立消化、神经、内分泌、妇产科、儿科、普外科、影像、检测、超声等专科门诊。并采用轮训的方法来提高第十医院的医务人员。

“现在医院一周七天开放,平均每天咨询量约为50人。普通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每个人都对医院的未来充满信心。”牛凡说。

高质量的资源下沉,人们得到好处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一幕,但我没想到这次会亲身经历。”前几天,在新建区人民医院看眼病的赵先生高兴地说,让大医院的专家在医院里“在家”看这种病,真是太好了。

事实上,赵先生并不是我市第一位通过远程会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他通过“医学会”就近就医,享受省内大医院的医疗服务,“不离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市卫生计生委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通过医学会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社区首诊、大病住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机制。

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室主任潘景平告诉记者,我市“医协”建设主要采取四种模式:依托辖区内省市级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推进“三级医院+社区”医协。模式,目前,我市已有2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和三级医院开展了医学会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推进“1+1+X”医疗社区模式;市级医院利用省市著名科室标志,充分发挥专科优势,率先建立专科联盟,推广“1+X”专科联盟模式;与县级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参与合作协议框架建设,推广远程会诊模式。

“到目前为止,全市100%的三级医院都开展了‘医疗协会’建设。”潘景平告诉记者,自我市全面实施“医学会”规划建设以来,基层诊所和住院人数分别达到1768205例和88520例;通过两种方式共转介了9690例病例,通过医疗合作网络远程咨询了400多例病例,网上转介了近100人。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医协”建设,并在目前的基础上,明确区域划分,市区由市级综合医院管理,乡镇卫生院由县级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管理。“此外,我们将继续完善与‘医学会’建设相适应的医疗保险政策,使人民群众能够受益。”潘景平说。

标题:南昌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人们在看病时得到好处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