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38字,读完约8分钟

资料来源:全球人物

据金庸身边的员工介绍,著名作家金庸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 《全球人物》杂志在一年内独家访问过金庸先生的妹妹查里扬和三个弟弟查里豪。

以下是当时的复印件。

想知道家人眼中的金庸,采访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难。 不是找不到金庸的家人,而是找到了人,所以几乎不说话。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让老年人安静地度过‘退出江湖’的日子吧”。

金庸的父亲查枢卿有两个妻子,第一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和两个女性,金庸是次子。 七个同胞的手脚中,活着的还有三个人,金庸长住在香港,妹妹查里住在杭州临安,三个弟弟查里浩住在上海。

从小就崇拜祖父

查里比金庸小一岁,自从有了她的报道,家里谁都喜欢一有空就看书。 家里的藏书真丰富,“只是想看,取不完。 小时候,书是我们兄妹最大的财产”。 二哥金庸更是个书迷,8岁时在家打开武侠小说《荒江女侠》,粗略地翻了几页,便迷上了,“没想到世界上有这么美的书! ”。 金庸十岁时,父亲送给他圣诞礼物。 他打开一看,在书——《圣诞颂歌》中讲述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守财奴,成为慈爱友好的人的故事。 直到现在金庸还是很珍惜这本书。

在查理的记忆中,她和金庸的童年生活很富裕。 家人住在海宁老家的五所大房子里。 里面有90多所房子和一个大花园。 镇上有搜查家开的钱庄、米行、酱园店。 祖父查文清还买了几千亩田地,用收到的房租建立了义庄,用来援助家人孤儿寡妇。 家里的孩子一上中学、大学,每年就可以去义庄领取两次津贴。 如果有人出国留学,津贴金额会更大。 金庸的父亲是祖父的小儿子,拿到津贴很早就出去接受西方教育了。

“祖父是对二哥最有影响力的人”查里介绍说,他是海宁查家的最后进士,担任江苏丹阳县,登上了一时瞩目的《丹阳教案》。 当时,很多外国传教士流入中国,被西方势力压迫着。 而且,官方对西方列强的暴威毫不畏惧,视而不见。 人们和传教士之间有摩擦。 一天,丹阳数百人包围了当地的教会,点燃了火。 事件发生后,查文清的上司为了向列强说明,要求查文清斩首“领袖”。 文清不忍,决心“力量为民求命,不济以官殉情”,以秘密发出人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跑,并通知其他37户参加者尽快离开丹阳。 所有事件都安排好了,他向上司报告,说“不是第一个人”,要求自己辞职。

查文清去世后,37所房子和丹阳的几十名绅士,一起赶到海宁,三步一步低头,向查家拜祭。 看到查文清墓地很窄,他们把墓地周围60亩土地出资给查家,表示谢恩。 其中一家制定了更多的家规:所有我的子孙,生男查女当奴隶。 女人如果不接受,为妻子和妾查房子,仆人。 不,那可以寻求别的职业。 金庸大哥查良铽的夫人是这一家的孙女。

金庸和查利出生不久祖父就去世了,这些事情都写在家谱上。 祖父为官位利禄不杀农民,敢于反抗外国传教士,这一点深深印在金庸的心中。 大约20年后,抗战胜利时,金庸又从家里的长工和生口中知道当时是他的祖父,在丹阳重审了前述的和生冤案,把和生带回海宁家安顿下来。 祖父的英雄气氛,被他写进了《连城战术》。

弟弟心中的“故事之王”

1936年,12岁金庸小学毕业后,离开海宁,在嘉兴上中学,1945年底前第一次回家。 游子回来了,全家人都高兴坏了。

弟弟查良钰生前说:“二哥回家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穿着朴素,总是带着笑容,对上门的人很客气,但话很少。 二哥比我和三哥大十多岁,所以对我们很好。 房子空着他不住,无论如何都想和我们一起住。 那时他和外人见面说话很慢,也有口吃,但和我们在一起完全变了,成了“故事之王”。 每天晚上,二哥都会给我们讲故事。 他的故事都是编造的,但天衣无缝。 说到兴头,他突然站在床上,模仿,挥手,很有趣! ”。 金庸在家住了将近半个月,给弟弟俩讲了将近半个月的故事,是查良浩、查良钰报道以来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天。

晚上,弟弟们睡觉时,金庸发生了“书中毒”,又进了书房。 那时家里已经有三个书房,很多都是线装书。 《封神演义》、《子女英雄传》、《明史》、《水浒传》都是“逃不出金庸之眼”。

"有困难的话,我要找二哥. "

1950年,海宁家族中遭遇变异,父亲查枢卿作为“反动地主”被“镇压”而死,大家庭很快崩溃,上下十口的生活下落不明。 单身赴任的金庸,承担着照顾家人的责任。 “有困难,找二哥”是兄妹们的共识。

谈了金庸对弟弟们的照顾。 金庸到香港不久,三弟查良浩上学,没有学费,金庸立即送钱援助。 接着在1951年,弟弟查良钰也按照抚顺去看书,金庸马上汇了100元,之后每学期按抚顺把钱汇了出去。 弟弟学习很努力,1956年考上了北京矿业学院,在六年的大学期间,他接连增加了六个孩子。 其中双胞胎赶上了国家经济的困难时期,家庭经济条件变得严峻。 金庸知道后,不仅马上汇了钱,还为孩子送了衣服、糖、奶粉、饼干等。 “没有二哥的帮助,弟弟还不知道能不能度过那个困难的日子。”

弟弟的案子,金庸总是仔细考虑。 1981年7月,金庸随妻子和孩子回到内地,邓小平见到了他。 不久,弟弟妹妹收到金庸的电报,聚集在杭州。 电报上收到的是金庸给大家的去杭州的旅费。

他说金庸先生“还没想到很多事件,他就已经想好了,为你做得很好”。 她比如1996年,住在淮南的弟弟查良钰突然呕吐,全身痉挛,淮南的医院没有故障,查良钰的家人无力,金庸知道,马上安排自己的社会资源,自己把弟弟转移到杭州邵逸夫医院。 经检查脑瘤出血,必须马上手术。 金庸知道后,直到提出手术才损害脸的美观。 因此,邵逸夫医院邀请了浙江省所有知名专家,40多位专家举行了4次大会议。 梁钰手术成功后,金庸又来看他了。 当时香港直达杭州不方便,不得不从北京换车。 转机那天有雾,飞机不能起飞,金庸在首都机场等了整整一天。 到了医院,自己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自己推着弟弟去康复。

"他为我担心了半个多世纪. "

在查良琲的话中,记者注意到她家也不富裕,午饭的主菜是甜瓜豆腐汤。 记者突然想起金庸在《明报》上“抠”了作者的稿费,“你家的条件不是很好吗? 金庸也为你提供过资金吗? ”。

“当然有! 我前夫当时在国民党部队担任官员,1949年去了台湾。 这种情况,我的家庭成分一直不好,不能分成土地,不能招工人去工作。 我带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孩子正好身体长的时候,没有饭吃,没有钱看书。 二哥知道了,开始寄钱给我。 那时他自己也没钱,社会上有些人说“金庸写书是为了出名”,我听了也觉得奇怪。 不能吃饭想出名吗? 二哥写书是为了养家糊口。 我50多岁的时候,有几个孩子长大了,和现在的丈夫一起生活,他也是农民。 二哥继续给我生活费,来临安看我,连孩子穿的衣服都带来了很多。 直到2002年,政府每年给我补助金,不让我汇款给二哥,他已经为我担心了半个多世纪! 他告诉我在杭州买房子吧。 我说孩子在乡下。 杭州的房子不能用。 我说了不要。 ”。

金庸还是整个大家庭的“哥哥”。 爸爸和妈妈死得早,和妈妈没有收入来源,他照顾妈妈直到妈妈死,平时诉说寒冷求暖,生活费由他一个人负担。 异母弟弟盖房子,他也无话可说地帮忙。 “二哥常年在外,受了很多苦。 但是他对我们一句话也没说。 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总是在他那里帮忙。 ”。

但是金庸一步也没进过袁花镇的旧居。 金庸的弟弟妹妹推测,父亲的死依然是他心中不想触摸的疼痛。 留在海宁的异父弟弟查良楠,一提起这件事就热泪盈眶。 “妈妈离开之前有遗言。 我希望你见到二哥,感谢你照顾妈妈。 ”。 多年来,他遵守了搜查家的旧居,遵守了母亲的重托,遵守了兄弟团聚的期待。

作者:《全球人物》记者李鹭艺

猛料越来越多了! 欢迎扫描左边的二维码关注本信息的官方web消息( xinlang-xinwen )

标题:【要闻】金庸逝世 弟弟妹妹曾接受采访:他写书为挣钱养家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