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603000)2014年10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探索浦东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2015年1月1日,中国首个集专利、商标和版权为一体的独立知识产权局在浦东开始运作。2016年12月5日,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综合知识产权管理改革试点总体规划》。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试点方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局长林本初介绍,目前,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共有27名工作人员,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管理部(行政审批处)、促进部和保护部(综合执法大队)4个内部机构。其管辖范围内有一个公共机构——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中心,有70名工作人员(50名为企业机构,20名为服务采购)。

改革成效

林本初董事介绍,浦东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极大地提升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应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林主任介绍,首先,在创新方面,改革以来,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累计受理专利申请6.6万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超过3.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达到1.3万件;累计商标申请超过9万件;累计版权注册超过98,000。2017年1月至6月,全区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6万件,同比增长20%;版权登记数量为7.3万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倍以上。

二是在保护方面,改革以来,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共收到各类知识产权投诉举报700多件,处理得很好。2017年1月至6月,通过多元化解决机制解决了102起知识产权纠纷,同比增长325%。

三是在应用方面,改革以来,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先后推出了中国第一张知识产权金融卡、中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投贷款联动基金、中国第一批知识产权综合保险,并建立了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一批知识产权运营平台。

林主任介绍,在探索浦东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支持,改革释放的一系列制度优势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探索与实践

林主任表示,浦东新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主要体现在:一是建设管理、执法、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化综合政府机构,形成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区域知识产权管理执法体制由分散、单一向一体化转变。

二是探索精简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模式,构建便民、便民的公共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探索清单管理制度,梳理权责清单;探索从“事前审批”到“事后监督”的转变,形成以“双重随机性”和“双重评价”为主要手段的事后监督体系;探索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的转变,通过信息匹配,根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

三是构建投资、贷款、便民服务“五位一体”价值实现体系,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林主任介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浦东新区知识产权法院整合优化资源保护,形成了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等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的四轮驱动格局。第一,加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合作。建立与法院、检察院相衔接的执行工作机制,建立“指定检察院”;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与公安部门的无缝衔接;与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商标及相关权利保护的工作机制,实现举报、投诉、处理和日常检查执法的“信息互联、执法联动”。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实施专利、商标、版权侵权投诉举报“一次性”受理,统一规范受理指南和操作指南;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的快速有效保护。

第三,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建立人民调解、商业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投诉与法院对接机制;在展览等知识产权纠纷集中的场所设立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工作室,快速、及时处理纠纷。

第四,推动社会各界参与知识产权保护。依托容易发生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管理机构,建立基层联动工作站和维权例会制度。

最后,林董事表示,两年来浦东全面知识产权管理改革的路径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极大地方便了市场参与者,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激发了市场活力。实践证明,浦东“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标题:上海浦东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三合一”已初见成效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