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4字,读完约7分钟

《财经》记者龚玉杰/满/编辑

7月4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了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当前资产管理业务的五大风险问题和六大监管方向。基本思路与央行2月份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的资产管理规定)一致。

华创证券曲青团队指出,新的诉讼前资产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官方认可,而是由讨论版决定。这一次,央行在《金融稳定报告》中以专栏形式专门阐述了资产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监管思路,从总体上看,与此前新出台的资产管理法规是一致的,表明央行继续加强资产管理行业统一监管的决心没有改变。

据央行披露,截至2016年底,银行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元和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委托的信托资金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和1.7万亿元。剔除交叉持股因素,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为60万亿元。

据计算,约有42万亿项业务属于重复交叉业务。报告称,由于不同行业在投资范围、资本累算、层级杠杆等监管标准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金融机构相互合作、多层嵌套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监管合作和嵌套模式,包括银行间金融管理、银信合作、银证银基合作、银保合作和银信保险合作。

发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1)资金池运作存在潜在的流动性风险;2)产品的多层嵌套导致风险转移;3)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4)刚性赎回保持了金融体系的风险;5)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对此,央行需要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体系,包括:1)分类规范监管,逐步消除空套利;2)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原点,有序打破刚性赎回;3)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杠杆水平;4)消除多层嵌套,抑制信道流量;5)加强非标准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6)建立全面的统计体系,为深入监管提供基础依据。

监管方向又清晰了

该报告为资产管理行业的统一监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分类统一标准、打破刚性赎回、控制杠杆水平、抑制渠道业务、加强非标准管理、全面统计渗透监管都是行业热点话题。

在几个主要的监管方向中,申万红源(000166,诊断单元)的收集小组表示,根据该报告,非标准业务受到很大影响。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银行非标准业务的监管,将表外理财产品纳入广泛的信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规范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的转移。控制并逐步缩小非标准投资规模,加强投资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资后风险管理。

报告认为,鉴于机构监管下的标准差异,应加强职能监管和渗透监管,对类似产品采用相同的标准,以消除套利空,有效抑制产品套汇带来的风险传递。为了消除多层嵌套,遏制渠道业务,各类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将获得平等准入和公平待遇。

归根结底,渠道的形成是因为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准入和投资标准。要实现实质性统一,就必须解决公平准入问题。一家信托公司的高管指出。

一家股份制银行资产管理部的副总经理表示,该行的资产管理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无法获得合格的行政许可,这也是该行财富管理部门经常通过外包或渠道投资一些资产的原因。

在业内许多人看来,银行成为子公司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一旦银行成为具有独立资格的子公司,它们也将对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产生重要影响。不过,这份报告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这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据《财经》记者报道,一些银行资产管理部门正在为资产管理子公司做准备,同时加强投资研究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

如果资本公司可以成立,现有的资产管理业务将被拆分。预计债券和信用的投资业务将留在本行,而股权和替代资产将在子公司业务中进行开发。北方某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曾经说过。

在去渠道监管的目的下,很多资产管理行业人士表示,未来资产管理机构也会分化,主动管理的机构会更有利,被动管理的机构也会向主动管理转变。

央行强调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控制,强化单独管理、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的要求,使产品期限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建立健全独立的账户管理和托管体系,充分隔离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资产管理机构自有资金与委托管理资金之间的风险。

统一同类产品的杠杆率,合理控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杠杆率,抑制资产泡沫。在今年2月的新资产管理规定中,对于结构性产品,优先股/劣股的杠杆率是固定收益的3倍,是股票的1倍,是其他类别的2倍。对公开发行产品和私人发行产品的总资产/净资产设定140%和200%的限制。

建立健全独立的账户管理和托管体系,充分隔离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资产管理机构自有资金与委托管理资金之间的风险。

此外,央行将加快全面建设综合统计体系。报告显示,综合统计系统覆盖面广、标准统一、信息共享,将基本信息、招聘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离职信息逐一统计。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基础投资资产和最终投资者的渗透识别。

资产管理需要顶层设计

在介绍了基本信息之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将会以专题的形式系统地讨论当年的金融热点问题。2月下旬,央行协调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顶层设计文件《新资产管理条例》在业内引发了一场大地震(详见《财经》特刊2017年第5期)。

在肯定资产管理业务在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改善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报告指出,规则差异、产品套型等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市场秩序需要规范,顶层设计刻不容缓。

目前,新的资产管理条例仍在缓慢推进,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他们不会这么快就出台。因此,银监会三年来一直在制定新的银行财务管理规定,但没有取得进展。根据这些文件,央行设计资产管理监管的基本原则是: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职能监管相结合,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标准,有效防范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传递。

但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的节奏已经开始。自4月份以来,银监会已下发多份文件,开展了334等专项检查,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管理业务也是重中之重,包括银行间理财、渠道业务、非标准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截至5月底,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较4月份的30万亿元减少1.6万亿元,为10年来最大单月跌幅。分析师指出,这是由于监管效应的出现和银行间金融管理规模的下降造成的。

联讯证券的李麒麟指出,非居民财务管理的下降是5月份银行财务管理规模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监管部门最近对银行间套利的打击,以及将表外金融管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间金融管理规模的缩小。

资产管理的规模不太可能缩小,因为居民的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阶段,对资产管理的需求也在增加。此前,某城市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过快,已经到了瓶颈期,是时候放慢增长速度,稳步发展了。

标题:央行明确表态:60万亿资管业将迎统一监管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