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生产观察

夏金标

药品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药物短缺。所有国家都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开出了解决短缺药品供应问题的中药处方。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0年,实现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和短缺监测预警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成熟稳定的短缺药品实时监测预警和分级响应体系,建立短缺药品信息收集、汇总分析、部门协调、分级响应和行业指导五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近年来,鱼精蛋白、地高辛口服液、复方磺胺甲噁唑注射液和注射用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临床必需的小剂量药物经常供不应求,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大痛点。

药品短缺的原因非常复杂。人们普遍认为有四大因素:第一,生产因素,如原材料的短缺。第二是政策因素,比如中标药品价格太低,企业生产难以维持。第三是机制因素。例如,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向公益性,低价药品的购买和使用能力不足。第四个因素是投机和垄断。有些药物在中国只有两三家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很容易串通,抬高药品价格,造成人为短缺。

不难发现,造成药品短缺的原因涉及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各个方面,包括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因此,破解药品短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消除了与药品相关的制度障碍,而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药品短缺预警和储备中的积极作用,建立保证药品短缺的长效机制。

《实施意见》强调强化政府保障药品供应的责任,明确在相关部门协商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对短缺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分清原因,落实政策。例如,对于中标药品价格低导致中标死亡的问题,该政策采用定点生产品种选择、招标确定生产企业、直接网上采购等方式,使企业不再受利润困扰。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整理出约130种临床易短缺药品的清单,并划分出定点生产、应急生产协调、加强供需对接、提高短缺药品储备、打击违法行为、完善罕见病用药政策等6项对策。

近年来,中国通过协调应急生产和改善药品短缺状况,在解决药品短缺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到目前为止,在短缺药品清单中列出的130种药品中,已有近50种解决了短缺问题。此外,针对儿童药品短缺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确保儿童药品安全的若干意见》,并制定了两批研发清单。今年,儿童药物的研究和批准将是国家新药开发重大项目的重点任务。

《实施意见》还要求建立预警机制,通过监测发现药品短缺迹象。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少于15个监测点布局的基础上,通过连接药品R&D注册、生产、配送等关键环节,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各级医院的完整监测点和报告网络,以便及时掌握全国形势,在药品短缺时立即启动应对机制。

根据《实施意见》,今后应通过分析我国疾病谱的变化、重点人群的临床用药需求、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防护需求、药品及其原料生产的审批,合理界定临床必需药品的短缺标准,建立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短缺原因、短缺程度和影响范围,应及时启动国家或省级响应机制,并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意见》明确将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加强对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的领导责任,加强监督评估,鼓励问责。

一般来说,解决药品短缺的中药方剂将标本兼治,从R&D短缺药品的注册、生产和流通、采购和使用的整个链条中发挥其力量。此外,中药方剂不仅发挥了无形的作用,而且强化了政府的责任,将药品短缺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通过跨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弥补市场失灵,实现药品的可及性,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标题:用“中国药方”破解短缺药难题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