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7字,读完约3分钟

在扶贫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下,广西鹤山市北寺镇莱拉村村民秦通过种菜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图为秦采莲。经济日报记者郑桐照片

2016年8月,鹤山率先开展了一系列“扶贫济困、争当先锋”的活动,从思想、抱负、信心、灵魂、智慧等方面实施“精神扶贫”,充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此次活动,鹤山成功成为2016年广西首批四个脱贫县(市、区)之一,2477户贫困家庭和8983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一年多来,“脱贫、脱贫、敢脱贫、争贫”已经成为鹤山贫困家庭的精神规范和共同追求。

日前,记者来到鹤山市北寺镇拉屯。在一片藕田里,村民秦正熟练地采摘着刚从地里挖出的藕。香糯的“啦啦莲藕”总是比当地市场上其他地方的莲藕卖得更高。秦去年靠卖藕等蔬菜,脱帽自耕农。“感谢扶贫干部鼓励我,他们还帮我申请了扶贫贷款,动员我参加蔬菜种植培训班。去年种的蔬菜卖了很多钱,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秦对说道。

2016年,鹤山市1583名党员干部与3315户贫困户结对,参与“思想扶贫”15000多次,解决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300多个“疙瘩”,在贫困群众中形成了“共克时艰、脱贫致富”的思想共识。

今年,岭南镇苏河村村民谭的菜地里的韭菜被一棵接一棵地砍掉,用政府无担保无息贷款购买的26头猪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前后出售,这可能会卖个好价钱。2016年摆脱贫困后,谭一家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然而,在过去,疾病和贫困阻碍了谭摆脱贫困的思想。他看不到希望,脾气不好,对帮助干部持消极态度。

结对帮扶实施以来,谭通过思想动员、争取医疗补助、利用政策援助改造危房、扶持养猪等方式,成功地激发了脱贫的信心。“我以前为了治病欠了很多债,甚至想都没想过要摆脱贫困。现在,看着这道菜和猪的成长,我真的很有信心!我家人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谭对说道。

在实施智力扶贫的过程中,鹤山市围绕“洗穷脑”、“拔穷根”的目标开展扶贫宣传,帮助贫困人口改变“等待重要”的观念,依托就业、产业、创业等开展多种培训,以“智力”推动扶贫。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通过各种培训,3000多人重返工作岗位,13000多人通过培训和指导成功转移了工作,从而为穷人变得“聪明”和富有开辟了道路。

“群众的思想没有‘脱贫’,干部的思想没有‘收紧’。脱贫只是党委和政府的一厢情愿。因此,必须准确实施“思想扶贫”,解决贫困人口“不想脱贫”的问题和干部“厌战”心理,保持帮扶队伍的开放,帮助保持力量,不断巩固扶贫成果。”鹤山市委书记莫莲说道。(经济日报记者周轶君·郑桐)

标题:广西合山:“扶志”让争相脱贫成常态

地址:http://www.nxxlxh.com/nczx/10046.html